欢迎访问榆林市档案馆!      今天是

市馆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馆要闻
塞上档案父子兵 薪火相传守初心
2024-02-22 16:34:54.0   来源:原创   作者:榆林市档案馆政秘科科长 张虹  浏览70打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历史车轮缓缓向行,有一些英雄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有一些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英雄莫问出处,且品其风骨中正,念其朴实无华。

三月的榆林褪去了冬日的凌冽,沐浴在清晨氤氲的雾气中,散发出些许的暖意。刚刚六点,一辆自行车在高新区长兴路档案馆门前缓缓转弯驶入,骑车的人身材高大、体形瘦削、微微驼背,但下车的动作依然熟练流畅,除非恶劣天气阻挡,否则一年四季他总是与这辆自行车为伴,早早来到单位上班。他与保安小哥大声问好,然后快步上楼,一头扎进五楼库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陕西省榆林市档案馆保管科的老任,他1980年参军入伍,1984年分配到市档案局工作,今年是他在档案馆工作的第38个年头,也是最后一年。2019年他被陕西省档案局评为“陕西省最美档案人”。 

1989年,任立新接待美国历史学家、教授周锡瑞来榆林市档案馆查档.jpg

1989年,任立新接待美国历史学家、教授周锡瑞来榆林市档案馆查档

上午八点,一位年轻小伙子一路奔跑进入档案馆大楼,一米八五的大高个,身材健硕、朝气蓬勃,身穿一套黑色的运动套装,塞着蓝牙耳机,每周晨跑三次是他坚持已久的健身计划。简单洗漱后,他大步跨入二楼的办公室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这是小任,2009年参军入伍,2013年安置到档案馆政秘科工作,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11年。他是档案馆同事看着长大的孩子,有事大家也习惯唤他的小名,对他而言,档案馆不仅是工作单位,也是培育他成长成熟的土壤。多年来,他刻苦钻研,苦练本领,在档案安全保护、拍摄采集、仿真复制等工作领域成长为行家里手,2023年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

老任,大名任立新,在档案馆工作了一辈子,陪伴榆林市档案馆从八狮巷走到青山路再到长兴路,档案馆每个科室都有他战斗过的阵地,每座阵地都有与他并肩奋斗过的战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战友调任退休,新战友轮番上阵,而他像档案馆的守护者,参与并见证着榆林档案的发展变化。在近四十年的档案生涯中,他默默从事着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编研等工作,与陈旧的档案资料推心腹,与榆林的历史促膝长谈,形成了《档案业务规范》一蓑烟雨往平生——黄静波革命历史画传》榆林荣誉档案》《档载春秋》档案宣传片及《转战热土——中共中央转战在榆林》纪录片等一系列编研作品。2010年,他将家里留传下来的清代中晚期珍贵档案和本人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榆林中学发行刊物共20多件全部无偿捐赠档案馆,其中校园刊物中有刘志丹的《春天的榆林》和《我的母亲》两篇连载文章,曹力如的《我的隐痛》、王森然的《孤雁》等文章。这些珍贵档案资料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老任说,越是珍贵的宝贝,放在档案馆里越是安全!

从2012年接管理资料库后,老任通过单位、个人等多渠道征集资料3000多册,利用半年时间将馆藏资料全部除尘﹑分类整合并分装资料盒共计3800余盒。近15年来,他牵头负责馆藏年满30年档案的鉴定控制、开放工作,对100多个全宗近3万卷档案进行逐卷审查鉴定,对民国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10万余条文件级目录进行审查鉴定开放工作之余,他坚持骑自行车外出拍摄,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为榆林恢复古城面貌等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小任,大名任晋榆,今年33周岁,是一名“90”后退伍工程兵,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的意志,造就了他严谨细致、低调沉稳的性格。初来档案馆,他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及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采购工作,久而久之,他也喜欢上了琢磨计算机、摄像机、照机等多种电子产品和剪辑编辑软件,研究不同品牌产品的功能用途。

2019年2月,榆林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和榆林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召开即,市档案馆决定在“两会”期间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现场拍摄和档案采集。这是馆里第一次参与此类工作,亟需一名熟悉摄影摄像工作的精兵强将打响“第一枪”。这时,小任主动,他说这些设备大都是自己牵头采购,平时也经常参与调试维修,比较熟悉使用方法,加上他身材高大,方便扛着重量级的设施设备进出会场。就这样,小任和同事们配齐设备,在大会场、各分会场和会议资料组开展照片、视频、文字资料采集,并对采集的各类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收入市档案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全宗。五年来,任晋榆共计参与收集“两会”会议材料400多件,采集开闭幕式、全体会议、各代表团会议、分组讨论等重要活动场景照片1300余张,视频400GB。期间,小任还参与了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榆林分会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及榆林市疫情防控工作等档案现场拍摄和采集工作,收集《榆林新闻》视频资料6TB,不仅从档案视角真实记录了我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全貌,丰富了馆藏照片档案,而且为留存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2021年9月任晋榆制作仿真复制件“西北革命策源地”.jpg

2021年9月任晋榆制作仿真复制件“西北革命策源地”

2017年元旦,市档案馆新馆搬迁投用,中西部一流的档案馆需要一座高质量的历史档案展览馆作为镇馆之压舱石、事业之新起点。建馆任务成为全馆上下的重中之重,身为档案馆之元老,老任深感责无旁贷。为早日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日常颇爱微醺的老任向馆领导立下军令状,展览建成之前滴酒不沾!他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的老档案老朋友,多方搜集﹑整理陕北文化资料及档案,完成展览中“榆林的第一”板块100余条内容;为布设珍贵档案板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终从10万余件馆藏建国前和建国后档案中精选出档案118件﹑资料80册﹑实物档案77枚(件)﹑图片100余幅。

任晋榆参与2020年榆林市“两会”档案现场拍摄采集工作.jpg

任晋榆参与2020年榆林市“两会”档案现场拍摄采集工作

开展前夕,他还带着保管科的一帮小年轻加班加点粘贴标贴。年近花甲的他离不开老花镜和放大镜,耳朵也不太灵光,但面对工作,他的干劲、拼劲、冲劲堪比正当壮年的小伙子,他对档案的每一次轻抚和凝视,都生动地诠释了一名老档案人对事业的执着、忠诚和热爱,而这份情感随着岁月的沉淀和日积月累,不仅没有褪色淡化,反而化作了一壶老酒越沉越香。当展览馆挂上了牌匾,老任高兴地拿起了相机拍了个遍,当接待人数破千破万,老任却又坐不住了。那些年代久远档案在灯光的长期照射下有的出现了字迹褪色,有的纸质脆化,抢救档案和展示档案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为适应档案馆举办展览、促进交流、保护珍贵档案的需要,2018年,小任开始接触到档案仿真复制工作,他慢慢发现随着数字技术、彩色复印及喷绘技术的应用,过去复杂的复制工艺变得简单、高效。他在原有的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上,开始通过网上视频资料自学Photoshop,练习对采集的影像文件进行精细处理,从影像采集输入到影像修饰处理,从影像打印输出再到仿真修饰处理,通过近距离摩挲和研究,保证复制件具备原档案功能性的同时,使其兼具美观性和艺术性。这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但是他发现这个强大的软件像个黑洞,充满无穷的吸引力。

2019年冬天,小任受单位委派跟随一家仿真复制公司免费当学徒学技术。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同事的期望,突如其来的一线城市快节奏和高效率逼迫他全天候上紧发条,也让他充分见识到了仿真复制技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在日复一日的实践操作中,他学到了很多视频上学不到的技术,也解决了很多过去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学习结束后,他立刻投入到档案馆珍贵档案的仿真复制工作中。

老任天天喊天天催,小任做足绣花功夫,慢工出细活。两人一老一少、一快一慢,最后形成了统一战线,小任负责做仿真复制,老任负责裁剪边角。在那个二十多平的仿真复制间里,没有太多语言的交流,只见扫描仪忽明忽暗,只听鼠标键盘叮叮当当,只有一张张白纸伴随滴滴的声音从打印机中完成了时空的转变,最后变成一件件难辨真假的“历史档案”,百年前的老物件旧貌换新颜。看着两人共同完成的作品,老任免不了还要指指点点,小任虽心有无奈,但他也知道,老任这个老档案是真正的火眼金睛,他指出的问题都正中要害。仿真复制的路很长,现在他才迈出了第一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小任有个新想法,希望能做成馆藏珍品档案仿真复制件100件,为建党百年献礼。老任表示全力支持,他也真心希望在退休之前,将他最在乎的馆藏档案以最周全、最妥善的方式完成保护和利用,这是他对众多老朋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的交代。小任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最终制作清代乾隆五十六年官方“房产契典”、清朝同治年间的“谕”、清末年间“户部执照”等230多件仿真复制档案为保证展览效果、保护档案实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单位节约成本20多万元。2021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前夕,绥德县师范学校与市档案馆取得联系,急需将齐心老人探访母校绥师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进行仿真复制接到任务后,任晋榆认真研究题词手迹,经过反复调整测试,如期出色完成任务。2022年6月,在米脂县高西沟村《高祖玉故居展陈》《常秀英故居展陈》筹建中,小任制作仿真复制政策文件、代表登记表等相关珍贵档案15件,展现了高祖玉、常秀英等先进模范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甘于奉献先进事迹。2023年5月,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庆祝建校10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大会前夕,小任受托完成了齐心贺词“百年芳华,英才辈出”及习仲勋题词“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革命英才摇篮”仿真复制,当学院校友接过校方赠送的这一充满温度的作品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任晋榆参加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当日活动.jpg

任晋榆参加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至此,我们要揭晓一个秘密,老任和小任其实是一对父子,而他们恰是榆林市百余名普通档案干部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他们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对事业的热爱,对历史的责任。在档案事业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档案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有多少年轻小伙故纸堆里说旧事直到变成了沧桑老人,多少巾帼红颜默默奉献在幕后直到芳华逝去。

任立新与任晋榆交流业务工作.JPG

任立新与任晋榆交流业务工作

与曾经冲锋在前的革命先烈相比,与逆行而上的抗疫战士相比,与许多站在时代前沿光鲜亮丽的职业相比,档案工作者的一生是平凡的,然而,坚守平凡才能成就非凡。走进新时代,榆林市档案馆紧紧抓住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一流,数字档案馆建设勇夺全国全省双示范,业务建设评价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见证榆林》历史档案展办展规模水平全省前列,“档载扶贫 春风行动”将档案业务指导送进千家万户,“跨馆查档 异地出证”让查档群众最多只跑一次。平凡的档案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平凡的档案人彰显出时代风采。档案事业永无尽头,档案工作永不止步,我们还要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当好榆林历史记忆的守护人、新时代平凡百姓的讴歌者、奋进气象的记录者,为榆林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作履历:

微信图片_20240222163956.jpg

老任:任立新,1998年3月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汉族,陕西榆阳人。1980年参军入伍,1984年分配到陕西省榆林市档案局工作。1999年12月任保利科主任科员,2019年6月任保管科二级主任科员,2020年4月任保管科一级主任科员,2021年7月任保管科四级调研员,2022年3月退休。

2019年10月被陕西省档案局评为“陕西省最美档案人”

微信图片_20240222164007.jpg

小任:任晋榆,2013年12月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汉族,陕西榆阳人。1990年10月出生,毕业于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参军入伍,2013年进入陕西省榆林市档案馆工作,负责档案仿真复制、网络安全运维及后勤保障工作。

2022年,9月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

2023年3月,被榆林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市直机关好干部”。

2023年11月,被榆林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