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档案馆!      今天是

市馆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馆要闻
留存榆林记忆 续写时代华章 ——陕西省榆林市“数字记忆”建档项目工作综述
2023-03-31 16:20:08.0   来源:原创   作者:榆林市档案馆 徐杰  浏览285打印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储存人类集体记忆的“大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项目;201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鼓励开展国家记忆和城市(乡村)记忆工程等工作;2021年,《“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为推动实施国家记忆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记忆专题建档项目,为守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积极探索,进一步发挥了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榆林数字记忆”项目,建立“榆林数字记忆”专题数据库,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载体,全方位、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真实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榆林大地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让榆林这座城市在融通古今中活态呈现、焕发新生。

提高站位,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榆林数字记忆”项目是榆林市档案馆丰富拓展档案资源体系的主要抓手,是实现“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的有效举措,更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该项目于2020年提出项目建议书,2021年列入投资计划并完成可研、初步设计和概算的批复,2022年初完成招投标并付诸实施。市档案馆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坚持把项目建设推进与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记录留存新时代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持续践行“五个扎实”,坚决落实“五项要求”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更好地展现榆林精神、榆林力量、榆林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榆林数字记忆”项目工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将项目建设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改革创新指标和全市档案工作考核内容,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开展“榆林数字记忆”建档工作的通知》,市财政安排经费400多万元,市传媒中心联建了一流专业技术团队为项目保驾护航,市档案馆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同向前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项目建设方案是规划项目实施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市档案馆充分调研论证,从前期准备、主题设置、开放鉴定、开发利用、质量要求、验收移交等各流程全闭环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多次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力求做到全面、完整、准确。项目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主题,按照拍摄为主征集为辅、视频照片为主其他门类为辅、全面准确和特色多维相结合的原则,具体确定1500个专题。为确保拍摄征集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市档案馆相继修订出台《榆林市档案馆档案资料拍摄征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榆林市档案馆音视频照片档案管理细则》及照片、录音录像等6类档案著录项目实施细则,实施四方联席会议机制、分期定量验收机制、工作奖惩机制,及时把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激发工作团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开拓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档案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市档案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出“12362”中短期发展规划要点,在档案工作思维理念、方法手段、重点内容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榆林数字记忆”项目便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次跨越式飞跃。“榆林数字记忆”项目是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的集结号。从全程参与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到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从重大活动档案现场征集到重点项目档案工作验收,从积极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到奋力推进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榆林市档案馆经历了一场从下至上、由里及表、由点到面的思想革命:档案部门不仅是“清扫战场”的后勤兵,也是“参与战斗”的主力军;档案资源不仅是被动移交接收的“故纸堆”,更是主动拍摄收集的“数据库”;档案人不仅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也是走上台前的领衔主演。

“榆林数字记忆”项目工期2年,涵盖大量高清视频和海量高清数码照片,在投资规模、项目体量、时间跨度等多方面创榆林市档案资源建设之先河。为促进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加速聚集,榆林市档案馆采取“档案馆+项目+企业”的运作模式,调动、配置、统筹市场要素,激发档案行业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市档案事业持续发展凝心聚智、增添动力。

    榆林特殊的自然地理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千年的历史底蕴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基因。“榆林数字记忆”包含了自然、人文、长城营堡、红色旧址、治沙造林、能源基地、现代农业等大量特色专题,留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转战地”“国家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等生动实践,推动了榆林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碰撞和系统诠释。项目拍摄征集的每一件档案都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实现“三大目标”“两个更大”目标的生动注脚,也是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强化历史担当的力量源泉。

开放包容,共享发展成果

为管好用好榆林数字记忆资源,榆林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榆林数字(智慧)档案管理平台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挖掘、整合、研究档案资源,采集、提取新拍摄信息和历史信息,推出更多的档案编研精品力作服务全市中心大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档案信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榆林数字记忆”数据库是榆林市档案馆数字资源的重要内容,布设于榆林数字(智慧)档案管理平台。数据库不仅是以数字形式存储、记录、传播“榆林数字记忆”项目成果的主阵地,还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档案”落地见效的“火车头”“智慧库”“八宝箱”。截至目前,“榆林数字记忆”已完成400多个专题的拍摄征集任务,拍摄照片9000余张、视频7710个,为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榆林数字记忆”项目资源优势和市档案馆基础设施优势,榆林市档案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重要历史节点推出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推动展览走进机关、学校、社区,用档案讲好榆林故事、弘扬榆林精神。目前已举办了“档案话脱贫经典照片档案展”“榆林艺术家档案展”等档案、摄影、书法专题展和“汉唐时期龟兹人内迁学术研讨会”等专题讲座30多期,利用“见证榆林”等历史档案线上展览,助力红色资源“活”起来,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此外,榆林市档案馆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让榆林数字记忆资源亮相省市各大媒体,陆续推出30个编研成果或文化产品。目前,市档案馆已完成《榆林艺术家档案》《榆林重大活动纪录片》,协助完成《薪火榆林》《记住乡愁》等纪录片,推出了《印象陕北》《老榆林》《档案话脱贫党在我心中》等各类图书、画册、资料汇编10余册,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榆林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站在4.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榆林儿女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380万榆林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榆林具有广阔的时代舞台、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前进动力。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榆林市档案馆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主动保管好、利用好“榆林答卷”“榆林方案”,记录好、留存好“榆林实践”“榆林路径”,踔厉奋发续写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