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由于慢性咽炎,声带损伤不能讲课,我被迫离开了钟爱的三尺讲台,结束了十三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成为了神木市档案局的一名兰台人。我放弃了中学语文教师的职称、津贴、补助以及大大小小的荣誉、期许和梦想。看的见的是经济上的损失,看不见的是地位上的反差,单位上最年老的新干事,心理、环境、工资待遇方面的巨大落差,让我既失落又无助。但我告诫自己,干一行,爱一行,大不了从头再来。
初入档案行业
上班第一天,领导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整理、装订各类报纸,要求把《人民日报》《陕西日报》《榆林日报》《中国档案报》等分门别类整理,报纸要一份一份逐日排列,逐月装订,看着堆积如山的报纸,我心里犯嘀咕,何年何月何日才能整理好呀!然而一日下来,让我惊诧的是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报纸俨然如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士兵,整整齐齐地围坐在大办公室桌上,领导说现在已经整理好了就差装订,排列上架了,紧接着就递给我10厘米长的大针,一卷腊光线,并吩咐我把每一摞报纸,按照三孔两线的方法装订好。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每一摞都有至少5公分厚,比如人民日报,一个月至少28天,每天有24个版面,每天至少有6张,那30天下来就有180张,厚厚的一摞摞报纸,对我这个眼巧手拙的人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围着报纸团团转,整整一个早上愣是没有缝好一本报纸,缝好这头,那头散了,顾头不顾尾,手忙脚乱,手甚至被大针扎得鲜血直流。我有点气急败坏,想想昔日在讲台上的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威风,看着眼前的杂乱无章,眼泪就要掉下来。领导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微笑着手把手教我如何叠封皮,如何穿针引线,但我还是力不从心。当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我顺手拿了单位的针、线等工具,回到家顾不上吃饭,我便将家里订阅的各种报纸全部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然后按照局长指导我的方法,一本一本装订,一忙就忙在午夜三点。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来到单位,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现场操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顺利地缝好了一本厚厚人民日报,紧接着第二本、第三本水到渠成。等大家都来上班的时候,报纸已缝好了一大半。我自豪地告诉领导,头天晚上我怎样在家里练习缝报纸,现在如何游刃有余地缝好了报纸,领导欣慰地笑了,她夸奖我说:“当老师的人就是认真,做什么事都有模有样。”我被领导点赞夸奖所激励,工作更加认真。每天,第一个来到单位,把各个单位交回的文件材料精心整理,发黄的案卷落满灰尘,经过我和同事们将其分门别类,划定期限,然后给每份文件编写页码、件号、著录、装盒、排列上架的时候,档案就变得整齐有序,美观大方。

到档案局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为所有的工程档案的案卷拟写题名。师傅告诉我为每一本工程档案的案卷拟写题名,要求内容涵盖项目名称、工程名称,具体的工程部位,资料名称,字数不超过50字。过去,在中学教语文,每每给学生批改作文,总觉得学生说的废话太多,不够精炼,如今,自己拿起笔要给一本本厚厚的案卷拟定题名,才觉得惜墨如金的艰难困苦,无论我怎么删减,师傅都说写得太啰嗦,面对每本案卷,我都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把字数限定在50字以内,经过一周的反复练习,我终于能够把每一本案卷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给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回想起来,10年以来,大部分项目档案的案卷题名都是由我拟定,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因档案深感自豪
当年档案局人员编制较少,我一边负责档案局办公室文件起草、党建等文秘工作,一边给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我在档案业务指导过程中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突出创新服务,突出指导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储存、收集、汇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科技手段,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广,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深入。我负责指导文书、科技、会计,人事、专业档案等门类,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与服务意识,将宏观管理与微观指导、业务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多年来我对神木市所有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农村养老保险、就业培训、土地确权、精准扶贫、不动产登记、婚姻档案等领域的档案工作都进行过监督和指导。

在档案业务培训的时候,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新的挑战随时面对,我始终保持着档案人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更新理念,提高技能,切实把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职责履行到位。遇到不懂的问题我总是想法设法到书店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反复读四、五遍,做笔记,并向相关专家请教。比如《火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41)这个行业标准,跑遍神木的大街小巷,愣是没有买到。后来,我终于在西安钟楼书店买到了心仪已久的《火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41),又用几天的时间制作了课件《电力企业档案业务培训》,一场电力企业档案业务培训在恒源集团五楼多功能厅如期举行,三百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培训会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期间,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喧哗吵闹,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课,类似的业务培训还举行了好多次,如煤炭企业档案业务培训,全县重点项目档案业务培训,精准扶贫档案业务培训、土地确权档案培训、乡镇档案管理培训、社区档案管理培训、党员档案管理培训......,每次举行档案业务培训,我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制作课件,都是认真备课,不断自我演练。对档案的类别、管理办法、保管期限、档案盒封面、脊背设计,以及目前该类型档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然后精心设计培训课件,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简明扼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一个个生动实用的档案培训课件制作完成。后来,为了方便业务指导,我建立了微信指导群,平时大家在业务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在群里相互讨论,我更是有问必答。一次洁能电厂的小高让我帮她画一个洁能电厂档案分类示意图,可我不会电脑绘图,于是,我让她找来一张版纸,大小有一张写字台那么大,因为桌子上放着电脑等杂物,放不下纸,我就把纸放在地板上,自己跪在纸前,把档案分类示意图给画出来,耗时2小时,画完以后,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状态——腰酸背痛腿抽筋。但当档案分类示意图经过广告公司喷汇装祯,美观醒目、条理清楚地挂在阅览室的墙壁上的时候,我心中还是涌出一点点成就感。

守定兰台 但闻墨香
2021年是全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收官之年,精准扶贫档案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每一件档案,都是一段脱贫攻坚的记录,作为档案人,我们更要增强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画上最后句号。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我每天早出晚归,为全市22个部门,20个镇街举行了多次集中培训和分散逐一指导,手把手教会各部门各镇街扶贫专干整理扶贫档案。经我指导的镇街,精准扶贫档案整理高质量完成,扶贫档案盒封面设计新颖、脊背美观、内容详实、分类科学、排列整齐有序,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截止2021年6月16日,全市精准扶贫档案高质量完成整理并全部交回市档案馆。神木市成为榆林市最早完成精准扶贫档案整理的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2010年至今,在我的指导下,全市建立A、AA、AAA标准化档案室30多个,协助企事业单位编写志书、年鉴五十余本,帮助企业业务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数30000多人,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也能说学生遍神木。2014年,我被评为榆林市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2015年至2021年屡次被神木市委评为档案馆优秀个人。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因自己的平凡而妄自菲薄,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而退缩不前,忠实的记录历史,要管好每一份浸透创业者心血的档案,让千百年后故纸重光;面向未来,忘我工作,守定兰台,但闻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