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佳县计划开发佳芦河,但缺乏这条河流的资料。按工作量计算,需要用30个人花3年时间进行勘测工作。档案部门及时提供了一套有关佳芦河的档案资料。经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需要再进行勘测,当年就开工兴建。
神木县水利队利用队存档案资料,汇编《神木县水利资料汇编》一书,在本县的农、林、牧等对口部门制定规划、神木煤田开发都多次利用。其中,仅为黄河治理委员会制定治理秃尾河规划,就节约勘测设计费10多万元。
榆林地区农科所1984年开展南瓜地方品种的科研课题时,主搞人需外出调查研究,档案室及时提供了1960年形成的有关原始档案,包括原来研究的程度及本地区南瓜地方品种的公布区域等真实记录,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开支。
清涧县农技站利用本站历年形成有关小麦育种及所存全国小麦品种档案资料,经过全县多点试验,示范、增产效果显著,1975年曾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980年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该品种代三三小麦为陕西北部地区旱地推广的骨干品种。
清涧县红枣研究所充分利用土壤管理、树体管理病虫防治,保花保果等红枣丰产措施的科技档案资料,在该县4个村试验推广,使4个村的红枣增产125万斤,增加产值131600多元,曾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榆林毛纺厂1977年和1978年连续发生毛线油污问题,长期找不到原因,分不清责任,造成产品质量下降,经济损失达四十多万元。后来在厂领导的重视下,下决心把生产毛线各个工序的技术文件,包括毛油原始记录、洗毛质量记录、坯线加油原始记录以及工艺操作规程要求等收集在一起,逐一对照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多年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1987年,地区毛纺厂的6502线毛提花毯报轻工部优质产品,文字材料、样品要赶5月15日前送轻工部。可是,样毛量一直超过标准,找不到原因,改进不了技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厂领导决定由总工程师组织攻关。他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想不出办法。在这关键时刻,攻关小组确定从科技档案中找答案,当即开始查阅,合计毛毯总工艺设计、洗毛、和毛、配毛比例、梳纺、织造、染色工艺等原始记录材料,终于发现主要问题是配毛比例、刚起、水起、刷毛工序上的问题。通过研究,改进了原来的工艺、解决了样毛问题,提高了洁白度和丰满度,被评为部优产品。
2002年江泽民视察神木县后,神木县锦界镇开发建设已迫在眉睫,镇政府为了尽快落实土地利用问题,派人到县档案馆查阅利用有关档案,档案馆积极配合为锦界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锦界工业区已成为神木县一大主要工业园区,已拥有煤、电、化工、兰炭等大型工业企业百余家,为拉动榆林和神木经济的联动发展布好了局开好了头。
2010年9月1日,因会计事务所审计神木县钢窗厂财务,需查阅原神木县审计事务所神审发(1995)025号《关于陕西省钢窗厂对神木分厂财务的审计报告》和神审发(1996)068号《关于对神木县钢窗厂全部资产评估的报告》。查档人员热情接待,通过索引在审计事务所永久档案第2卷、第36卷中很快查到了原钢窗厂的审计、评估资料,为钢窗厂的审计、评估提供了依据。
1992年5月,横山县电力局通过查找档案发现榆林马拉索林场多结算材料费442元,漏交其他费1400元,共计挽回经济损失费1842元。
1992年,韩岔乡个体经营者准备投资大量经费,重新开采四好梁煤矿。县乡企局得知这一消息后,到县科委查阅了有关地质矿产档案,掌握了当地矿体结构等情况,认为没有开采价值,取消了这一项没必要的投资。
1996年,横山县国税局工作人员在税收过程中,发现横山县供销集团公司有偷税行为,而公司有关领导据不承认,为了找到确凿证据,经过查找会计档案和有关税收政策文件,终于澄清了该公司的偷税事实,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万元。
在企业改制中,正确划定企业职工工龄是每个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1996年4月15日,横山县机械厂职工白国宏要求查找自己1993年的工资发放表,以此确认自己的实际工作年限。横山县档案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从机械厂改制档案中查到了该同志的当年工资发放记录,并出具了证明和工资发放表复印件,依据档案馆出具的档案证明,在企业改制中,顺利按国家政策规定确认了工龄,档案的提供利用,不仅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也保证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9月20日,横山县国土局副局长姚广林等人就旧车站的土地权属问题来县档案馆查找证据。由于旧车站建址在李家洼大队,现被地运司以400万拍卖,所以李家洼大队也要从中受益,但拿不出证据。通过对政府1961-1964年的行政卷的查阅,终于在1963年的70号和71号案卷中找到了迁址时间,证实了旧车站土地属于国有资产,为国家保住了这笔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