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档案馆!      今天是

利用实例

您的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利用实例
文化发展篇
2014-08-07 00:00:00.0   来源:原创   作者:榆林市档案馆  浏览8652打印

一、为编史修志提供详实的资料

1982年,地名普查结束时,需要将解放前夕的保甲建制、区划情况与解放初进行对比,原准备派人调查,后到榆林地区档案馆利用了民国三十八年的《榆林区划图》等资料,很快解决了问题,既节约了经费,又缩短了工作时间。

1983年至1984年,榆林地区档案馆为省、地两级编写《交通史》、《税务史》、《邮电史》、《公安史》和榆林、府谷两县编写《县志》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单位提供档案248卷。为编史修志工作提供了许多重要数据和依据资料。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锡瑞先生不远万里,为编写《陕北革命史》一书,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来榆林地区档案馆查阅革命历史档案146卷、复制了360页,约九万字。写下了榆林市档案馆向国外开放档案、为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光辉一页。

1994年出版的《神木县志》,在编写过程中,累计利用档案3125卷,《神木县志》共十几万字,该书翔实地记载了神木的民俗、历史、风土人情、机构变迁及经济发展等。

2003年《党风廉政》杂志主编刘凤梅在完成了《李焕政》这部书后,在榆林市档案馆查阅榆林县人民政府、各公社1949-1974年的档案资料,再着手完成反映榆林县人民治沙造林的长篇纪实小说,共调卷200多卷,复印1000多页。

2004年,横山县县志编辑委员会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摘录5万字,编辑出版了百万字的《横山县志》,为再现横山的历史面貌发挥了作用。

中国社会、经济、商业史学会理事、厦门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钞晓鸿教授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助,研究明清至1949年前的陕西社会与经济史,并承担国家清史编修任务。2007年10月16日,钞晓鸿教授不辞劳苦,前来米脂县档案馆查阅建国前后有关土地改革、财政金融、水利建设及人口问题等档案资料,县档案馆接待人员热情接待了他,并积极主动帮助寻找档案资料,经过两天的认真查阅,共查阅县委办、政府办全宗永久档案20多卷,复制、摘抄200多页,这对研究中国、陕西及米脂县经济、社会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米脂姬姓家谱编纂委员会在编修《姬姓家谱》时,工作人员为其始祖姬光远明朝年间是否在米脂任过知县,众说纷纭,长期争论不休。为此,姬姓族人到处走访长者,查阅资料,其始祖姬光远的身份和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准确的定论。2009年12月9日,家谱编修领导小组成员姬明洲、姬富祖二同志再次来县档案馆查阅文史档案资料,县档案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耐心细致为他们调阅了康熙、光绪、民国版《米脂县志》40多卷,据民国三十三年档案史料记载,明朝年间姬光远官知县邑之姬姓乘以为始祖,为姬姓始祖身份和地位的证实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米脂姬姓家谱编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俩位老同志感慨万千,对我馆热情服务表示感谢。

2011年10月份,吴堡县史志办到吴堡县档案馆翻阅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整风运动、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等活动有关文件材料。为了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根据史志办要编写的专题主题内容,吴堡县档案馆做到随到随查、随查随调,共查阅档案54卷,复印资料126张,史志办人员深深感到,档案馆是编修志书的主要源泉。

二、为学术研究提供依据

美国教授周锡瑞为编写亚洲史,于1989年4月特意赴榆林摘抄清朝、民国年间的房约地契档案7卷69条。

市古道研究室贺海清同志历时9个月于1990年12月探明秦直道(安塞县鸦行山至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中间未知道段266公里。期间,他多次榆林地区档案馆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地区馆的大力支持。1991年6月,经陕西、内蒙两省专家、教授联合考证予以认可。

1993年3月,榆林师专人文学院为考察明代榆林地区族群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演变,探讨榆林客家的早期历史,来上横山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资料,我馆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刘氏、罗氏、《横山县志》等馆藏珍贵资料72卷(册),为其学术著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995年8月,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讲师深尾叶子偕学生官崎泉前来米脂县档案馆查阅米脂县文化县的由来及杨家沟乡四清运动、土改前后的有关资料,县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们,经查阅县委办、政府办、杨家沟乡等单位永久、长期档案,共利用档案51卷、摘抄16页,拍照310张,计4800余字。为他们解决了中国社会调查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深尾叶子临走时激动地说:你们的服务意识真好,能利用休息时间为我们查阅档案,谢谢你们。

2002年,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钞增胜教授,为研究清史查阅了榆林市档案馆上至清康熙年间下至民国的土地买卖,典当、过户文约,对加有清朝官府打印土地文约做了全真扫描,他查后对榆林市档案馆从民间征集到的土地文约档案给与很高的评价,这些土地文约对他研究清史帮助很大。

2008年9月16日,长安大学的张明霞等同志为了进一步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成长安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哲学应关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报告前来我榆林市档案馆查阅了《榆林地区志》、《定边县志》、《横山县志》等相关资料,充分发挥了馆藏档案资料的巨大利用价值。

2008年12月9日,陕师大环境历史所柯慕贤等三同志为了西北环境历史研究课题来榆林市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革命历史档案中的治沙造林与无定河流域治理文件。经查后发现1947年边区政府时期对无定河、大理河流域的治理已经有详实、精确报告,反映了边区政府对环保与农业平衡发展的远见卓绝;榆林治沙研究与开发的水平处于同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前沿;50年代初榆林开展的大规模造林活动,是恩降后代的历史壮举。

2009年12月5日,清华大学五个学生来横山县档案馆查档接待窗口,查阅1949年前的民国政权的档案资料,以此完成当时榆林地区民俗民风等社会管理情况的课题研究。接待人员通过调档,为他提供了民国档案及资料汇编。看到这些建国前的档案,他们欣喜异常,为县档案馆能够如此完整系统保存这些档案发出赞叹。应其工作需要,接待人员为他复印了相关资料,横山县档案馆也间接为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帮助。

2010年10月26日,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曹平同学为撰写一篇5000多字的关于米脂县杨家沟革命历史的毕业论文,特来米脂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历时两天,查阅了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米脂县土地改革运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及1937年至1949年之间的有关革命斗争大事记资料,约20册,1万多字。查阅到大量关于米脂县杨家沟革命历史史料,这不仅为其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可靠地一手资料,而且为其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更突显出档案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为了筹建杨明轩纪念馆,2012年3月12日,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石民一行来榆林市档案馆查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杨明轩的有关资料,市档案局接到市政协通知后,收集保管科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提前安排部署,在4千余卷珍贵档案中调阅出有关杨明轩同志的相关案卷,查阅组通过调阅杨明轩同志的相关案卷,详细了解到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杨明轩同志转战陕北时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对市馆查阅人员的热情接待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为宣传榆林提供丰富的资料

西安电影制片厂干部郑重同志,1991年8月17日前来米脂县档案馆查阅民主建设三·三制情况,通过查阅1944年政府办文书档案永久第2卷、县委办文书档案永久第2卷有关三·三建设的调查报告和陕甘宁边区的一般情况,为能真实地拍摄好历史片提供了宝贵的档案资料。

1993年8月,陕西电视台、省艺术馆到神木拍摄反映神府煤田开发的大型专题片《腾飞的煤城》,县档案馆积极配合,为摄制组提供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专家友人视察、考察神府煤田的照片档案10册700多张,党和国家领导人给煤田的亲笔题词、讲话录音、录像带及档案资料17册。为该片的成功制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档案资料。

2007年7月,米脂县档案局在制作反映高西沟人半个世纪以来坚持生态建设的档案专题片《见证历史  秉笔直书》—从档案中高西沟,在写解说词的时候,不但查阅了高西沟村的照片档案、文书档案、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劈山造田》专题片,而且查阅了县档案馆保存的县委办永久档案187、374、396、397、424、452、453、492和长期档案96、106、156、179、201、204、232、248、264、265、290、292、304等档案资料。此片的拍摄,对传承历史、塑造和传播高西沟文化和发展米脂旅游业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