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榆林市档案馆!      今天是
榆林市大事记•1995年
2014-07-31 11:10:00.0   来源:原创   作者:榆林市档案馆  浏览3308打印

1月5日  中共榆林地委召开赴济宁市第四批挂职干部工作学习情况汇报会。这批干部经过7个月的学习工作,于去年12月底圆满完成了挂职任务。

1月10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出台了《榆林地区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榆林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榆林地区1995-1998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规划》、《榆林地区关于创办县级职教中心的通知》和《榆林地区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办法》五个重要文件。 

1月21日至23日  榆林地区经济工作会议在榆召开。地委书记李凤扬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团结奋进,确保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报告;行署专员施润芝作了题为《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报告;会议提出1995年要以两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50元,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2月26日至27日  中共榆林地委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座谈会在神木举行,会议传达了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各县市汇报交流了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并讨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的主要措施。

同日  榆林地区体改工作会议在榆林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体改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出1995年仍然要抓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

3月8日至10日  榆林地区政协工作暨经验交流会议在榆林举行。地区政协工委主任赵兴国作报告,地委副书记黄文选到会讲话。

3月10日  在西安举行210国道榆林至清涧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签字仪式,该公路总投资约3.7亿元,陕西省交通厅拨款3亿元。

3月14日至15日  巩德顺副省长率领省石化厅、经贸委、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部门负责人,先后到榆林氮肥厂6万吨合成氨改造工程筹备处、榆林天然气化工厂、横山电厂以及榆林地区石油助剂厂等企业和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实地进行考察,现场办公。他指出,要立足榆林资源优势,尽快发展骨干项目和企业,形成规模效益,而形成规模效益关键是加大资金的投入。

3月15日 第三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榆林展开。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精神,架设科技金桥。

3月20日  榆林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工作会议结束。会议兑现了1994年全区27个重点建设项目责任书,签订和明确了1995年25个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指标。

3月21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作出决定,表彰命名1994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月23日  横山县服装总厂生产的首批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专用服装启运北京。

3月24日至27日  榆林地区行署在清涧县召开全区流域治理暨农田基建工作会议。会议对于重点流域治理和农田基建工作总的要求是:无定河、皇甫川二期治理要突出重点,狠抓林草,提高质量,严格管护、力求在规模效益、五荒地和小流域拍卖及推行股份制治理上有新的突破。

3月28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干部大会,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安启元关于抓大事、抓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

4月9日至13日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姚振炎在陕西省副省长刘春茂和地委、行署领导陪同下,视察榆林地区油气田和煤田开发情况。姚振炎认为榆林地区将成为中国的能源重地,重化工基地。

4月11日  中共榆林地委召开全区组织部长会议,提出1995年组织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尽快走上领导岗位。

4月17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发动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抓好抗旱保夏、人种工作。

4月19日  中共榆林地委发出《关于贯彻省委抓大事抓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

同日  中共榆林地委组织部、地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在党员和干部中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4月21日至27日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山林率省财政厅、省人行等有关厅局领导先后在定、靖、横、榆、神、府6县市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同地、县和部分企业领导就资源开发、建设骨干财源、解决财政困难、落实项目借贷扶持资金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4月28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全区劳动模范暨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120名劳动模范和25个先进集体代表受到地委、行署的表彰。

5月初  陕西省政府授予靖边县青阳岔、黄家湾为省级小康示范村称号。

5月5日  中共榆林地委、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做出《关于开展向牛玉琴同志学习的决定》。

5月10日  中共榆林地区纪委、地区监察局作出《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条具体规定》。

5月上旬  国务院召开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牛玉琴、石掌雄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5月12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干部大会,传达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长程安东和省纪委书记李焕政在全省5月9日反腐败专题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动员全区各级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在继续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三项任务的同时,以坚决的态度,狠刹用公款吃喝玩乐这股歪风,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5月19日至23日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全国部分晚报组成陕甘宁边区行新闻采访团一行22名记者,在榆林地区进行采访。

5月下旬  中共榆林地委书记李凤扬,行署专员施润芝在看了《神木县中鸡乡抓大事抓落实的调查报告》后作批示,充分肯定了该乡的经验,号召全区各地学习借鉴该乡的做法,把抓大事、抓落实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月14日  榆林地区行署根据程安东省长关于抗旱保秋指示精神,提出十条抗旱措施。17日,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地、县(市)、乡三级抽调5000名干部,深入基层抗旱,确保工作落实。

7月1日至5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委副书记、省长程安东和榆林地区党政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府谷县、神府东胜煤田、省185煤田地质勘探队、榆林市七里沙造林现场、榆林天然气化工厂、榆林第二毛纺织厂,走访了农户。宋平在听取安启元、程安东代表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和李凤扬代表榆林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后,对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党的建设,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一的要求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7月1日  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大气田开发重点工程,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在靖边县新农村乡赵伙场村动工兴建。

7月中旬  榆林地区普遍降雨,部分地方连降大到暴雨。至此,全区长达7个月的严重干旱彻底解除。各县农村出现在了久旱逢雨抢种忙的景象,到8月上旬,晚秋作物入种全部结束,抢种补种500万亩。

7月21日至25日  榆林地区首期列入国家计划的荒沙治理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该工程经过沙区人民5年的艰苦奋战,共完成荒沙治理410万亩,总投资729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1230万元。通过治理,沙区林木覆盖率由1988年的27.8%年提高到38.9%,沙区治理面积达68.4%。沙丘高度平均降低30-500,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7月  华能精煤公司神木自备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全面铺开。总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20万千瓦。中国建筑三局三公司承担了该工程的土建任务,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

8月4日  高仰秀任中共榆林地委委员、书记。马铁山任中共榆林地委委员、副书记,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专员。李凤扬不再担任中共榆林地委书记、委员职务。施润芝不再担任中共榆林地委副书记、委员,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专员职务。

8月6日至9日  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先后在榆林市芹河、巴拉素、红石桥和横山县波罗、响水等乡镇,察看治沙、治山工程、农田基建、秋田作物生长及旱灾情况。

8月22日  榆林地区和河北省沧洲市签订了建立友好地市意向书,行署专员马铁山主持,行署副专员李雄梧和沧洲市副市长张春荣分别在意向书上签字。

8月28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了地直党政县级干部机关作风整顿动员大会。会议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在地区县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地直机关开展以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顿纪律和提高工作效率、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整顿。

8月31日  据《榆林报》报道,《榆林地区水资源及重点水利工程规划》已经完成。《规划》指出,榆林地区水资源占全省的1/10,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但水源正好集中在能源开发区的北6县,可满足2010年前的各项重点工程以及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

8月底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前身是华能精煤公司,这是自《公司法》颁布以来第一家由国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投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开发经营我国最大的神府东胜煤田,负责铁路、电站、港口、船队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9月1日至2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全区工作会议。高仰秀讲话强调了四个问题:1、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树立加快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抓经济建设的整体合力;3、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4、抓好当前工作,千方百计全面完成1995年各项任务。马铁山作了题为《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工作各项任务》的讲话。

9月12日至17日  榆林地区代表团参加西安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共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个,总投资额2566.5万美元,其中外资额1523万美元。意向项目9个,总投资2.17亿美元,其中外资额1.6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合同项目一个,引资1.96亿元,并已开始实施。外贸合同贸易额684万美元,出口意向195万美元,内贸合同成交额1415万元人民币,意向成交额3470万元人民币。

10月6日  中共榆林地委召开委员扩大会和地直党政事企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榆林地区实际,抓住中央加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机遇,制定全区九五经济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进一步明确抓好五个工程建设,即科技兴榆工程、三通工程、百强企业工程、治沙治土工程、扶贫开发工程,迅速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10月13日  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召开地直机关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动员大会。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马铁山在动员讲话中说,这次地级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兴办实体、分流人员为突破口,以理顺关系,强化服务为重点,综合配套,整体推进,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同日  根据《陕西省地市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和省委、省政府6月5日关于《榆林地区地级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地委、行署制定出台了《榆林地区地级机关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规定,地委设办事机构7个,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按《党章》规定设置,与地区监察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行署设办事机构33个,直属事业机构9个。地委、行署机构由原来62个精简为40个,精简率为35.5%。

10月中旬  中共榆林地委召开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榆林地区乡镇换届选举指导领导小组、地委书记高仰秀担任组长;研究批转了地区人大工委党组《关于做好我区乡镇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问题的报告》。

10月22日  由中共榆林地委、地区行署主办,北京金思达经济策划中心承办的榆林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常委芮杏文及我国部分著名经济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于光远、厉以宁、刘国光、高尚全、吴明瑜、刘海藩、陈吉元、戴国晨、魏杰、马建堂、钟朋荣等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地委副书记黄文选在会上介绍了榆林地区的情况。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就如何尽快将榆林建成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使榆林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榆林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榆林地区的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运输和地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提出了很好的思路。

10月28日至30日  榆林地区科学技术大会在榆林召开。

11月2日至3日  中共榆林地委书记高仰秀、行署副专员贾建文、专员助理刘震,专程检查了佳县佳芦河和米脂县的流域治理工作。特别强调佳芦河流域要以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指导水平、提高治理质量、落实领导力量促进治理工作。

11月7日至8日  中共榆林地委扩大会议在榆林召开。会议传达陕西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研究讨论《榆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马铁山作了《关于制定榆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说明》。与会同志就《纲要》和《说明》进行了认真讨论。高仰秀作了题为《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战略任务而奋斗》的讲话。

11月13日至15日  由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张志刚带队,国家经贸委、民政部、财政部等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到榆林地区的绥德、佳县、榆林等3县市4乡镇7个村考察实情,并走访查看了20多个重灾户。

11月15日  神府煤田大柳塔矿正式建成投产。

11月16日  中共榆林地委召开地直部门县级以上干部会议,马铁山传达了程安东省长 《关于陕西省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草案说明》,高仰秀传达了省委书记安启元在省委八届四次会议结束时讲话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具体贯彻意见。

11月17日至18日  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在榆林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落实了榆林天然气化工厂二期工程6万吨甲醇改造、地区石油助剂厂两个项目建设资金。要求各部门  联合协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按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管好用好资金,保证工程质量,争取在1996年10月将两个工程建成。

11月中旬  榆林地区人大宣传信息暨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府谷召开。

11月22日  电力部副部长陆延昌在榆林地区考察电力建设情况时表示,电力部积极支持将神府电源基地建设项目列入九五规划,并加紧建设330千伏输电线路,以解决榆林用电和日后输电问题。

12月中旬  中国华能集团总公司对榆林市首次投放扶贫资金110万元,用于4个人畜饮水站和两所希望小学。

12月26日  神朔铁路全线贯通,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

12月26日至28日  在榆林地区产生的部分省人大代表在榆林集中视察了地市工作。地区有关部门向代表们汇报了全区八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水利建设和60万亩粮副基地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及农业法、教育法、税法的贯彻实施情况。代表们在听汇报的基础上,就全区的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1995年  《榆林报》报道,榆林地区对外开放工作成果斐然。①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累计出口创汇8216万美元,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出口产品有10大类上百个品种;②利用外资形成规模。已创办三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763万美元,利用世行贷款1775万美元;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多项,累计创汇300多万美元。先后派出224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④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目前在国内的内联经济协作项目达2100多项,引进资金3亿多元,先后在国内建立了6个办事处。

同年  清涧县被国家农协会列为一百个特产县之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